173套!!揭开2022年度京城别墅销冠的“去化秘籍”******
2022年北京别墅市场是饱含希望的一年,在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下,从供需两端的对比来看,还是明显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。同时,今年中央及地方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”释放,叠加金融16条政策出台,以及支持房企融资的“三箭齐发”。由此,反应在北京楼市的表现里,改善型置业率先回暖,不少别墅产品项目甚至出现持续热销。
以观承别墅·大家为例,以全年成交173套房源的佳绩,成为2022年度京城别墅成交套数销冠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去年年底北京疫情防控遍地开花,该项目反而还获得众多高净值人群的密集关注与青睐,仅12月1-12日,连续12天成交12套,走出阶段性高流速行情。
市场认可
平均每两天销售出一套房源
根据地产营销人数据统计显示,2022年1-12月北京别墅市场,别墅新增供应2216套,成交3300套,供不应求。其中观承别墅·大家以173套的业绩获得北京别墅成交套数TOP1的殊荣,让这个十年成长的大墅区项目,再度回归大众视野。
一组组热销数据的背后无不体现着观承别墅区的实力,有业内人士分析,别墅销冠相较传统平层,更具有含金量,因为每套别墅都面对的是一组更为挑剔的客户,成交周期更长,成交难度更大。因此,项目的持续热销也充分印证市场认可度,可以明显感受到置业客户的热情。
以观承别墅·大家全年共计成交173套房源计算,其去化速度,若按一年365天推演,基本能做到平均每两天就能销售出一套别墅产品。这个成绩,尤其在2022年市场整体销售回落的背景下,无疑显得十分难能可贵。
那么,观承别墅·大家的“去化秘籍”,即其支撑热销业绩背后的成因,值得我们在新年伊始,深入揭开并做出相应解读。
终极改善
精工合院超越传统迭代升级
从20多年前的丽京花园落户中央别墅区从而开启北京别墅市场以来,京城别墅虽几经迭代,但均以毛坯交付为主流,精装别墅可谓屈指可数。
对于高端别墅来说,除了占据五环中央别墅区的优越区位、紧邻温榆河生态湿地的优渥环境,这些显性价值外,万科针对高端客群需求的匠心筑造才是最后胜出的关键。
观承别墅·大家不仅是市场为数不多采用精装修交付的别墅项目,更通过多年别墅住区的反复实践和得失复盘,结合前三期2000余户交付业主的大量调研,真正从业主实际居住体验的角度上,对五大产品模块和7个精工细节进行了终极改善的迭代升级。
对比传统别墅形态,观承别墅·大家采用双拼L型合院别墅设计,保证充分采光的基础上,实现了合院的围合效果,让每一层空间都实现对阳光的私密共享。
走进样板间,开阔的首层空间采用悬挑结构反重力技术,并首次将剧场级建筑的无柱化解构引入住宅,实现从院落到客厅的无界延伸。且项目还特别通过楼梯间天窗,卫生间天窗,地下天窗等设计让空间更加灵动。
除此之外,观承大家首次引入立面BIM工具,彰显粉墙黛瓦东方意境;安装安心舒适六大系统设备,给予居住者极致舒适体验;以及打造闻香、采果、赏色的三大嗅觉、触觉、视觉多感交互景观。
风水声光等细节之处,通过分户墙点位上下错位布置,避免底盒对穿,保障隔音效果;顶层卧室增加内保温,增强顶层保温隔热性能;玄关设置高低差,提供分区明确的脏区和净区,保证居所干净卫生;玻璃栏板处楼梯侧面设置小夜灯,保证安全;楼梯踏步节点平滑,避免下楼时脚跟磕碰;卫生间预留拖布桶/壁挂洗衣机/拖地机器人水点,满足多样化使用需求;端户窗户设置为电动窗户,方便开启。
北五环
高净值人群青睐中央别墅区
作为北京最成熟、配套最齐全,氛围最良好的别墅区,顺义中央别墅区一直是高净值人群置业终极梦想的首选。
中央别墅区至今已经发展30余年,从1.0区域的天竺板块,到2.0区域的后沙峪板块,再到目前已经步入到观承大家所在的高丽营区域,即3.0区域,越发展越凸显后发优势。
观承大家自拿地之初就以“先规划,后开发”的前瞻理念,不断向市场和客户释放和释义合院产品的真正优越性。
对于1600-2000万量级购房人群而言,位于顺义中央别墅区的观承大家无疑是为其精准匹配、终极改善的王炸级产品。
该区域的发展潜力、圈层定位、交通体系、生态环境等方面赋予了多重附加价值。首当其冲的便是交通体系,高丽营板块拥有更加丰富的公共交通路网,尽享轨道交通地面交通和空中交通三网交织,同时又避开了低空航道,不会被飞行器噪音所打扰。
其次,产业支撑方面,观承大家项目与北京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未来科技城毗邻,后者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“国家智慧城市试点”,目前已有数十家央企国企入驻,高知高质科研人群云集。
最后在生态环境方面,观承大家项目独具两河三园一湖的景观资源,即全长47.5公里的温榆河,逾百年历史的方氏渠,5万平方米的观承滨河公园,近3万平方米的中央景观鹿鸣公园,以及314公顷的新建滨水公园等,周边绿化率高达80%。
项目附近还坐拥15所国际学校,5大购物中心、6大高尔夫球场、7家高端马术俱乐部、8处高端酒店、10个大型专业医院等强势资源。
据悉,万科观承别墅·大家作为中央别墅区的收官之作共334套独栋合院,10年来产品不断迭代升级,真正做到私密与舒适的结合,符合当下高净值家庭的居住需要。
文/宋欣
文化企业彰显担当 创新发展动力强劲******
文化企业彰显担当 创新发展动力强劲
——第十四届“全国文化企业30强”述评
光明日报记者 鲁元珍
12月28日,第十四届“全国文化企业30强”和提名企业名单正式揭晓。这一年来,全国文化企业坚持深耕细作、攻坚克难,尽管面对着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和新冠疫情的冲击影响,作为中国文化企业“第一方阵”的“30强”企业始终奋进在行业的潮头。它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,用心创作文化精品,坚持改革创新发展,在出版、传媒、影视、动漫、文旅等领域亮出了一张张出色的成绩单。
坚持“双效统一”
彰显社会担当
多年来持续深耕文旅融合发展的华侨城集团,如今已布局了全国近100座城市,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668.09亿元,其中文化运营收入1017.48亿元。透过这张闪亮的成绩单,可以看到骨干文化企业出色的市场竞争力。
从数据看,本届“30强”企业总体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,2021年度合计主营业务收入5288亿元、净资产7170亿元、净利润466亿元,主营业务收入和净资产均创历史新高,净资产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。
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,上榜企业在承担文化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始终走在前列,积极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,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,充分彰显了文化企业的使命和担当。近年来,华侨城集团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,创新“文旅融合+美丽乡村”“产业帮扶+乡村振兴”形态,目前参与建设和运营的特色小镇及美丽乡村近30个,并在全国多地开展湿地保护工程。上海电影集团旗下影院以“三步走工作法”服务老年观众,旗下技术厂完成了8部无障碍版影片制作,铺设完成江浙沪无障碍至爱影厅70个,进一步满足视障人群“看”电影的需求。
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考验,文化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力量,在抗疫中彰显责任担当——中原出版传媒面对疫情和洪涝灾害的双重压力,不计成本将学生教材按时送达全省1700万学生手中;曲江文化产业集团先后为22个封控小区提供后勤服务和物资保障,为25个隔离酒店维护设施设备,提供86类物资近6万件,出动“爱心大篷车”供给各类生活物资超10万份;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推出数十种疫情防控主题出版物,助力普及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知识,并向海外输出多种语种版权;华数数字研发“华数温感通智能平台”等产品,助力基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,开辟互动电视“助农专区”,缓解农产品滞销困境。
创新融合发展
新业态不断涌现
创新、改革、转型,是文化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。面对新技术的迭代更新、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趋势,文化企业积极投身融合发展的大潮,践行着“文化+”战略,在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中取得了新的成绩。
在“30强”企业中,内容出版行业占据了13席。面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产业环境变化,出版行业积极探索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,以内容为核心开发多形态产品,展现自身的创新活力。
《永乐大典》VR版、《美的常识》有声版、《幸福的末可可》融媒体绘本……这些新产品都是中国出版集团践行内容与技术融合发展的成果。在多年来坚持业态创新发展的努力下,集团的融合平台资源集聚效应开始显现,“中华经典古籍库”新增上线资源2.5亿字,新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。
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已是连续14年入选“全国文化企业30强”,经过多年的创新实践,各业务板块都包含传统业态和新兴业态,实现了发展模式由“规模速度型”向“质量效益型”转型,产业结构由单一的出版传媒业态向“一业为主、多元支撑”的复合业态转型。中国工信出版集团推出的《听!国宝在说话》等产品入选2021年度“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”。2021年,新兴出版业务收入7034万元,同比增长33.5%,融媒体图书实现业务收入2.3亿元。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积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,大力发展文化新业态,新业务收入在文化主业中占比45.7%,其中皖新K12智慧教育云平台被评为全国数字化校园优秀方案。
多年来,出版行业深入践行融合发展理念,不仅实现从单一的传统纸质出版向全媒体、全IP、全产业链转型,还持续不断推出新业态、新产品,成为其保持自身市场竞争力的“密码”,为传统文化企业的转型发展引领了方向。
上榜企业中,还包括上海米哈游、北京蓝色光标等互联网企业和数字企业。面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,这些企业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,将技术与创意、文化、内容结合起来,为传统文化插上了科技的翅膀,在模式创新、产品创新、业态创新等方面成为标杆典范,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。
深耕优质内容
打造文化精品
《我和我的父辈》《悬崖之上》《长津湖》……近两年,一批主旋律题材电影成为“爆款”,赢得口碑与票房的“双丰收”。这背后,离不开一众影视公司的潜心创作和经营。在此次上榜的文化企业中,华策影视、华夏电影、中影集团、上影集团都是影视领域的“排头兵”,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,不断深耕优质内容创作,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己任,将一批批优秀的精品力作奉献给广大观众。
中影股份围绕建党百年等各个重大时间节点开展工作,创作生产了《悬崖之上》《峰爆》《我和我的父辈》《穿过寒冬拥抱你》等一系列优秀电影作品,全年累计票房239.60亿元,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60.01%,市占率比2020年、2019年分别提升了27%和42%。上影集团作为主要出品方出品了《长津湖》《爱情神话》等影视项目,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,沪语电影《爱情神话》更是成为年度“现象级”的高口碑海派精品之作。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主控宣发的电影《守岛人》作为庆祝建党百年的首部献礼影片,实现票房过亿元。
此外,多题材、多样化的影视内容不仅满足不同人群的观影需求,还成为助力“文化走出去”的重要载体。如华策影视推出了《月光变奏曲》《八零九零》等反映各行各业创新奋斗、精彩逐梦的现实题材剧,以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装题材剧;《刺杀小说家》多语言版本同步在海外多国热映,票房破10亿元,虚拟拍摄、动作捕捉等数字化拍摄制作技术,有力提升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制作水准,成为行业标杆。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4K纪录片《国家公园:野生动物王国》全球发行播出区域覆盖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,总触达人次超5亿;百集4K微纪录片《从长安到罗马》累计收视超过2亿人次。
坚守着服务人民的初心和使命,“30强”企业作为文化行业的杰出代表,始终秉承着精品意识,深耕优质内容生产创作,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批批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,在讲好中国故事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2年12月29日 09版)